文|任彩茹

编辑|杨亚飞

社交和旅游,几乎已是退休人群的刚需。但这样的需求一般是如何被满足的?我们能立刻想到的,依然只是最传统的线下旅行社,或是OTA大平台。

在「共比邻」创始人康嘉的亲身观察中,父母对旅游的态度更多是“想去,但觉得麻烦”,这也是多数相似年龄人群的痛点所在——旅行社的服务有限,线上自行预订又太复杂,且难以判断什么信息更好、怎样买性价比高,这些都会构成一场旅行的障碍。

成立于2021年的「共比邻」希望用更加针对性和系统化的方式,更高效、安心地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。康嘉是饿了么联合创始人之一,共比邻也是他离开阿里集团后的再次启程。

共比邻创始人康嘉

在康嘉看来,疫情之后的2023年是银发经济的那个“timing”,或者说“元年”。中国最大的出生潮发生在1962年左右,这群人在当打之年经历了改革开放,享受过红利、有一定消费能力、赶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风潮,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消费习惯上,都为行业的真正奔涌创造了条件。

共比邻瞄准的用户便是这个50-70岁的活力退休人群,他们的职业标签包括工人、教师、医生、干部等等。团队会称呼用户为“老师”,康嘉解释说“这些长辈往往乐于分享、参与感强,会提出各种善意的意见,客观上他们确实是我们的老师。”

从2023年开始发力,共比邻目前在上海的用户数大约达到百万,现金流也已实现转正。

做最「贴心」的平台,复杂度会成为壁垒

在康嘉习惯的互联网语境中,聚会旅游在旅游红海中算是新品类,也是典型的“高频”场景,后续的延伸水到渠成——目前共比邻的主要业务可覆盖城市聚会、周边游、长线游等,这样从低价高频到高价低频的渐变需求,很容易在运营上实现串联。

共比邻用户的旅行照片分享

过程中,共比邻把建立联系的动作称为“checkin”,在平台预订产品,始终都会有管家“standby”,处理用户遇到的所有问题。与退休人群更习惯的线下旅行社相比,共比邻的模式更高效、链条也更全,康嘉将二者的区别归纳为三点:

二是成交渠道,共比邻的主要渠道是APP和小程序,谈及旅行社遍布大街小巷的线下店,康嘉表示,“门店仅仅用于咨询,但它的成本切实存在,最终都要客户来负担,而今天完全有更高效的方式。”

抓住那个「massmarket」

从初步运行成绩来看,“高频带动低频”的逻辑再次得到验证。2023年末起,共比邻旅游业务的增速已经开始超过聚会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交易额中有60%以上是会员创造,会员的平均年消费额超过1万元,复购率超过50%,用服务换来的用户粘性显现。

目前,共比邻在上海的线下聚会空间已有近百家,其中1家为自营,其余则是连锁加盟或是与酒店、餐厅的合作。短期内,共比邻的业务会聚焦在聚会旅游上,拓城的步子正在迈出——今年预计会走出上海,覆盖长三角区域。

共比邻用户在线下聚会空间的一日游

更长远的视野里,共比邻的目标是成为这个领域里用户量最大、最专业、最广泛的一家公司。“这个市场本身足够大,我更愿意相信每家公司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去满足一部分需求,我们当然是希望抓住那个massmarket”。

在此过程中,很多不同品类的适老化SKU可能会延展出来——退休人群的需求多样且分散,保险、适老化用品等养老准备相关的事情都是新的可能性。

康嘉表示,银发经济的本质是做这个人群的LTV(生命周期价值)生意,这也是一件需要长期去创造价值的事情,“今天很多东西其实是看不到的,但不着急,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慢慢来。”